|
容積歸公引導開發 全民蒙利更新時間:2012/03/20
中國時報【王莫昀╱新聞分析】 容積獎勵原本是政府獎勵民間,落實增加綠地、停車位、開放空間等利器;容積移轉則政府財務拮据下的產物,是一項不得不的替代政策。惟不論是容積獎勵或是移轉,在有心人士變向使用、挪做他用,甚或藉以炒作下,爭議不斷,引發民眾、都計學者、監委大肆撻伐、糾正。政府是該盡早改善其弊端、發揮其正面效益。 充當都會改造引擎的獎勵措施,如運用不當,反會成為政策落實的絆腳石。 台北巿政府政策初實施時,巿場上不斷有業者、開發商抱怨「手上的都更案,就此停擺」、「相關獎勵根本是看得見,吃不到!」而學者也針對台北好好看等獎勵頗有微詞,認為短時間的綠地整理,卻讓建商取得容積增加的龐大利潤,而其人口增加、房子量體變大的不良後果,卻要全區民眾分擔。 不可諱言現行容積獎勵與移轉政策,五花八門,太過浮濫,惟如同國土規劃及不動產資訊中心董事長張元旭所言,由政府作莊,成立容積銀行,與檢討容積獎勵是兩碼子的事。 過去重大建設經費由全民埋單,但土地容積增加、不動產增值的大部分利潤全由地主、建商拿走。未來透過容積銀行概念,將增加容積歸公,一部分出售,一部分做公益,甚至透過政策引導民間開發商投入,將能創造出政府、業者、民眾多贏局面。 經建會與內政部有意設立容積銀行,讓政府主導容積移轉等事務,值得支持與肯定,更希望政府早日落實此政策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