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者則憂心 引爆台版次貸風暴
〔自由時報記者林美芬/台北報導〕房仲業者與外銀推出台灣罕見的四十年房貸,引爆市場話題。房仲業者認為,只要是貸款利率低於物價上漲率,四十年房貸可說是抗通膨、資產保值的不錯選擇;但有學者卻憂心,當未來房貸利率反轉走揚,恐會引發台灣版的次貸風險。
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經理蘇啟榮分析,其實不管房貸是幾年,只要是房貸利率低於物價上漲率,就會出現房貸實質負利率情形;從投資角度來看,當然要貸款買房保值,否則手中的錢會一年比一年薄。
他舉例,台灣近十年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均值約二%到三%,但台北市這十年房價平均上漲九%、新北市有八%,如這趨勢不變,四十年房貸當然很具誘因;因申貸者繳付房貸後,除資產可抗通膨,還有附帶房價上漲、租金回報等利益。
住商不動產主任徐佳馨也認為,四十年房貸可以減輕每月房貸負擔,對於打算十年內換屋,並預期房價上揚的購屋人反而有利,中短期換屋的民眾可以考慮。
淡江大學產經系教授莊孟翰認為,只要申貸者能評估自身還款能力,願接受四十年房貸或兩代養房,那有何不可呢?只是,政府應該扮演的角色是,讓房價更合理化,降個十到十五%,比拉長房貸對購屋者幫助更實際。
但玄奘大學財金系副教授花敬群提出另一種看法,他指出,四十年房貸表面上看來是降低購屋門檻,透過每個月還款金額減少,讓原本買不起房子的人可買得起房子;但事實上,這些原本可能因工作能力或收入條件不足以購屋的人,進入購屋市場,最後恐助長金融危機風險,違約機會被大幅提升。
花敬群直言,美國次貸風暴就是類似的模式引爆,美國次貸期限可達三十五年,製造不應買房的人買得起房的假象,最後因還不出錢而爆發金融風暴;現在,台灣處於低利率時代,但誰敢保證未來四十年利率都會這麼低,萬一利率反轉向上、且申貸者收入不見增加,該怎麼辦?
他舉例,以現有利率約二%計算,一千萬本息攤還,二十年期月繳五萬○四九四元,四十年期雖月繳降低到三萬○一七七元,但總利息成本從二一一萬餘元倍增到四四八萬餘元;若利率提升到五%水準,二十年期月繳六萬五九九六元,四十年月繳四萬八二二○元,總利息成本從五八三萬元大增到一三一四萬餘元。
花敬群說,這些算式就凸顯,如果利率條件改變,申貸者背負的房貸壓力將大增;如果形成普遍性現象,那就會出現台版次貸風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