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自由時報記者徐義平/台北報導〕現行業者大打買屋抗通膨的策略,希望民眾趕緊上門購屋,不過,政治大學教授張金鶚認為,為對抗2~3%的通膨效應,卻選擇在房價相對高點時買房,未來若出現房市壓力,光是跌價幅度就要比通膨還嚴重。
張金鶚昨主持第1季國泰房地產指數發布記者會點出,前幾次買屋抗通膨均是在物價上漲20~30%的情況下,而且當時房價相對低點,才有保值效果,不過,目前物價上漲2~3%,房價又正處於相對高點,買屋抗通膨並不合邏輯。
國泰建設協理陳仁澤表示,房地產是保值的東西,不過,前提是要在好的地點,買對好的房屋,才具有易漲難跌的效應,長期看來是會增值,才具有抗通膨的效應。
第1季國泰房地產指數相較上季呈現價漲量穩,與去年同期相比則為價漲量縮,其中雙北市推案量驟減,尤以新北市價量衰退趨勢最為明顯,相較於北部,南部房市表現則較為穩定,全國呈現北冷南溫的情形。
玄奘大學教授花敬群進一步解釋,本季房市呈現北冷南溫可能是資金轉向,轉往高端豪宅及南部,不過,房市一旦出現壓力,通常高端豪宅是受傷最重的產品,因此,可觀察後續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