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商時報【記者彭禎伶╱台北報導】
今年迄今壽險業幾乎未出手買商辦。壽險業表示,主要是市場上幾乎沒再釋出全棟商辦,也由於供給量少,價格也跟著拉高,貼近保險局要求的最低報酬率,若要靠租金回收,「至少50年才能回本」,出手標樓,只能賭未來不動產的漲價空間。
壽險業分析,許多壽險公司已不碰大台北以外的不動產,台北市如忠孝東路、敦化南北路沿線的商辦幾乎都已「名花有主」,各公司空有滿手董事會授權的現金,但卻「買不到不動產」。
今年以來,只有新光人壽在2月購買8億多元店面,完全沒有整棟的商辦釋出,好的商辦大樓幾乎都已被壽險公司買下,幾棟要標的大樓如太子集團敦化總部大樓、太子土城廠辦,不是仍有債權、租約問題,就是工業用地要變更問題,壽險公司難以出手。
5月底要標售的世貿二館地上權,壽險仍有投資集中度、未來回收等疑慮,是否有壽險公司參與競爭,尚待觀察。
壽險業表示,保險局要求不動產要2年即時運用,且年化報酬率不得低於中華郵政牌告2年期郵政定期儲金小額存款機動利率加2碼,目前約1.875%,且為避免升息,現在投資不動產的報酬率一定要接近2%,否則就是賭短期內不動產價格還會倍增,未來可轉手獲利。
目前如國泰人壽、新光人壽、富邦人壽、南山人壽、中國人壽、台灣人壽共有約500~600億元以上的不動產授權金額,但今年初以來都沒有買到大標的,各公司不動產投資部門也擔心今年達不到年度投資目標。
不少壽險公司希望金管會進一步放寬素地投資及報酬率要求,才能有效去化今年的資金。